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省蒙自市人民检察院 > 检察文化
检察文化
摄影欣赏 书画欣赏 生活艺趣
击中灵魂的那一瞬
时间:2018-08-31

  拖着疲倦的身躯,推开家门,漆黑一片的家里,连星光也照不进来。累,身心俱疲。看一眼手机,已经是晚上10点半了,回想一整天的工作,没完没了的琐碎杂事、紧急要报送的数据和材料,还有那多人多桩的案件中各个避重就轻、拒不认罪的嫌疑人供述......只想要按下清空键清除这些烦人的事。看到朋友圈里有人问“把自己弄得如此疲惫是为了什么?”我不禁也想问自己是问了什么?然而又茫然给不出答案。 

  索性打开平板电脑,想要搜索点什么有趣的内容来看看,调节放松一番。找了半天也没发现有什么好看的,懊恼地乱点了几下,却出现了一部电影《十二公民》。 

  隐约记得似乎曾经看过这部电影,而且印象还不错,好吧,权当复习老电影吧。 

  故事的开头居然是一桩杀人案件,被害人是一名父亲,而涉嫌杀害他的是其曾经抛弃的儿子,现有的是被害人家楼下的老人的证言、楼对面一女子的证言等等,最终当地的检察院做出了不起诉的决定,而各大高校也对此案进行了热烈讨论。画面一转,出现的是某高校教室内补考学生正在进行的模拟法庭,其后老师让补考的学生家长对本案进行了讨论并要求必须十二人达成一致意见。 

  于是,十二人围坐在一张长桌前开始了投票,11比1,仅有一人投了无罪票,其余皆认定这个男孩杀死了他的父亲。其实,在我自己看来,凭借现有的证据,必然无法认定其构成杀人罪。那么这些家长们又是如何考虑的呢?听着他们分析讨论下去,心里有种难以言喻的无奈,他们都凸显了各自的身份特征、经历和职业,但一直都没说到重点,让人感觉就是非专业人士的胡言乱语,有的更是毫无逻辑的固执己见。这其中,就只有投无罪票的男子一直在坚持,耐着性子让大家一起来分析这个案件,对其中的所有证据予以讨论,一步一步找出其中的疑点并向大家进行展示。 

  而在此过程中,我对“非专业人士”的不屑也发生了转变,也许他们的法律知识很薄弱,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永远不要小看民众的智慧,也许你忽略掉的细节正好是他看到的案件关键。比如曾经在地铁上送快递的学校保安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一节地铁的长度、时速而数学教授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测算出了地铁通过一个定点的时间,以此可推断列车通过时老人是不可能在非常嘈杂的环境中清晰听到男孩说要杀人;又比如蹲过冤狱的混混告诉大家从男孩与其生父的身高来看,男孩不可能用刀以那样的角度捅死其父;再如空巢老人细心地发现楼对面目睹凶案的女子应当是近视眼,而戴眼镜的房地产商人用自己的习惯告诉我们近视眼患者定然不会戴眼镜睡觉,那么在深夜又如何能够看清楚几十米外的凶案现场呢?为了分析老人的证词,坚持无罪的男子在大家面前进行了现场实验,结果推翻了老人看到男孩杀人逃跑的可能性。 

  经过激烈的讨论,在场的一名法学院助教、一名数学教授、一名出租车司机、一名房地产商人、一名蹲过冤狱的混混、一名急诊科医生、一名学校小卖部老板、一名文革时期受过批斗的空巢老人、一名收房租的北京本地人、一名报考过政法大学的该校保安、一名保险推销员以及由始至终坚持无罪的8号先生最终达成了一致的意见,认定涉嫌杀害其父的男孩无罪。有了结果,大家就散场离开了。故事到了这里,应当是结束了。 

  8号先生跟着自己的孩子离开,却突然返回讨论的场地,从座椅上捡起他落下的东西,打开,检察机关工作证,这一瞬间,我的灵魂被击中了。我忽然理解了他为什么要从头到尾的跟一群“非专业人士”作“对牛弹琴”式的分析探讨,那是我们工作的灵魂——公平正义。我也了解了他为什么能耐心地与指出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尽力答疑解惑、说理释法,这不正是我日常工作中经常要面对的情形吗?竭尽全力,让每一个犯罪嫌疑人、涉案当事人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释理说法,争取更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这是一部场景极为简单的电影,虽然每个观影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在被击中灵魂的那一瞬间,感慨万千、思绪百转千回。一名进入检察系统时日较短的新进公诉工作人员,在那一刻深深体会到检察工作的本质。明天,让我继续奋战吧,用热血、激情和责任感、正义感去谨慎细致地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蒙自市人民检察院 谭昕怡